布魯納作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典型代表人物,需要我們更加深入更加準確的掌握,今天給大家帶來布魯納核心點。
一、認知結構
認知結構是人關于現實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,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、非具體性的類目,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類模式,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據,也是人的推理活動參照的框架。(見圖1)
二、學習觀
(一)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
(二)學習包括獲得、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
三、教學觀
(一)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
由于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,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。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,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態度和方法。
(二)提倡發現學習
所謂發現,不只限于發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動,而且還包括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。
1.發現學習有以下四個階段:
①創設問題情境;(感興趣的)
②提出問題,提出解答的假設;
③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自己的假設;
④根據實驗獲得的一些材料或結果,在仔細評價的基礎上引出結論。
記憶術:情(景)假(設)(驗)證結(論)
2.發現學習有以下四點作用:
①提高智能的潛力。(轉化過程,幫助廣泛遷移)
②使外部獎賞向內部動機轉移。(有興趣)
③學會將來作出發現的最優方法和策略。(能力、方法的提升)
④幫助信息的保持和檢索。(符合自己的認知結構)
記憶術:最優(潛)力保持內部動機
3.發現學習有以下四個特點:
①強調學習的過程,而不只是最后的結果。
②強調直覺思維。
③強調內部動機。
④強調信息的組織、提取,而不只是存儲。
記憶術:組(織)內(部)過(程)直(覺)
(三)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
1.動機原則。所有學生都有內在的學習愿望,內部動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。學 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,即好奇內驅力(即求知欲)、勝任內驅力(即成功的欲望)和互惠內驅力(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)。
2.結構原則。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、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。動作表象是借助動作進行學習,無需語言的幫助;圖像表象是借助圖像進行學習,以感知材 料為基礎;符號表象是借助語言進行學習,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,邏輯推導便能進行。
3.程序原則。教材的難度與邏輯上的先后順序,必須針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及認知表征方式,做適當的安排,以使學生的知識經驗前后銜接,從而產生正向學習遷移。
4.強化原則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反饋使兒童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,并使他們逐步具有自我矯正、檢查和強化的能力,從而強化有效的學習。
記憶術:凍(機)結(構)城(序)墻(化)
四、知識總結:
五、記憶術:
六、沙場點兵
(單選題)布魯納認為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( )。
A.強接 B.頓悟
C.接受學習 D.發現學習
答案:B。
(多選題)布魯納強調在具體教學中,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課題性質選擇所教知識的呈現方式,這種做法體現的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是( )。
A.動機原則 B.結構原則 C.程序原則 D.強化原則
答案:ABCD。
(多選題)布魯納認為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( )。
A.動機原則 B.結構原則 C.反饋原則 D.程序原則
答案:ABCD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